哪些油品會影響耐油硅酮密封膠的性能
耐油硅酮密封膠的性能會被油品的極性、化學成分、黏度及是否含腐蝕性物質直接影響,不同類型油品對膠層的滲透、溶脹或降解作用差異顯著。以下是幾類核心影響油品的詳細分類及作用機制:
一、強破壞性油品:直接導致膠層失效
這類油品因極性極強、化學成分活躍,會快速滲透膠層內部,破壞硅酮分子鏈結構或引發劇烈溶脹,即使是 “高耐油型” 硅酮膠也難以長期耐受,是使用中需嚴格規避的類型。
1. 輕質燃油類
典型油品:汽油(92#/95#/98#)、柴油(0#/-10#)、煤油、航空煤油。
影響機制:
這類油品屬于強極性烴類,分子小、黏度低,能快速穿透硅酮膠的交聯網絡,導致膠層出現 “劇烈溶脹”(體積變化率常>30%)、硬度急劇下降(邵氏 A 硬度降幅>25%),短期內(幾小時至幾天)就會失去彈性和密封性,嚴重時會出現 “膠層開裂、與基材脫黏”。
例外情況:僅 “高氟含量氟硅改性專用膠”(如氟含量>15% 的氟硅酮膠)可短期(數小時至 1 周)耐受,且需配合基材預處理(如涂底涂劑),但無法滿足長期(>1 個月)密封需求。
2. 含腐蝕性成分的油品 / 流體
典型油品:含酸 / 堿的潤滑油(如老化的發動機油,含酸性氧化物)、切削液(含防銹劑、有機酸)、含硫柴油(低標號柴油)、液壓油(若混入水分或金屬雜質,易產生腐蝕性物質)。
影響機制:
油品中的酸、堿、硫等成分會與硅酮膠的交聯鍵(如 Si-O-Si 鍵)發生化學降解反應,破壞膠層的三維網絡結構 —— 不僅會導致 “溶脹”,還會使膠層變脆、失去彈性,甚至出現 “粉化、脫落”,且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(即使脫離油品,性能也無法恢復)。
注意點:這類流體常被誤認為 “普通油品”,但對耐油硅酮膠的破壞性遠大于純礦物油,需單獨選擇 “耐油 + 耐化學腐蝕” 雙改性產品(如苯基 - 氟硅 - 耐酸改性膠)。
二、中度影響油品:導致膠層性能衰減
這類油品對膠層的作用以 “滲透溶脹” 為主,不會直接破壞分子鏈,但長期接觸會導致膠層性能(如密封性、彈性)緩慢衰減,需根據 “接觸時長” 選擇適配產品。
1. 重負荷齒輪油 / 工業齒輪油
典型油品:GL-5 級齒輪油(用于汽車變速箱、差速器)、工業閉式齒輪油(用于減速機)。
影響機制:
為滿足 “抗磨損、抗極壓” 需求,這類油品中添加了大量極壓劑(如硫化物、磷化物) 和抗氧劑,雖極性略低于汽油,但添加劑會與硅酮膠中的改性成分(如氟原子、腈基)發生弱相互作用,加速油品滲透。
普通耐油硅酮膠(如低氟含量氟硅膠)長期接觸(>1 個月)會出現 “中度溶脹”(體積變化率 15%~25%)、拉伸強度保留率降至 50%~60%;僅 “齒輪油專用耐油硅酮膠”(添加抗極壓劑兼容成分)可在 120℃以下保持≤15% 的體積變化率。
2. 動植物油及油脂類
典型油品:食用油(大豆油、花生油)、植物油(棕櫚油、亞麻籽油)、動物油(豬油、牛油)、潤滑油(如食品級白油,用于食品機械)。
影響機制:
動植物油屬于酯類化合物,極性中等,且分子中含 “不飽和雙鍵”(易氧化生成酸性物質)。短期接觸(1~3 個月)時,耐油硅酮膠(尤其是氟硅改性型)可保持穩定(體積變化率<10%);但長期接觸(>3 個月)或溫度升高(>60℃),氧化生成的酸性物質會緩慢侵蝕膠層,導致 “輕微硬化” 或 “彈性下降”,影響密封性。
適用場景:僅推薦用于 “短期接觸、常溫” 的食品機械密封(需選擇食品級認證的耐油硅酮膠,如 FDA 認證產品),避免長期浸泡。
三、輕度影響油品:膠層性能基本穩定
這類油品極性弱、成分簡單,對耐油硅酮膠的滲透作用小,長期接觸也僅會出現 “微量溶脹”,是耐油硅酮膠的核心適配場景。
1. 礦物潤滑油 / 液壓油
典型油品:46#/68# 抗磨液壓油(用于液壓系統)、150#/220# 工業潤滑油(用于機床、電機軸承)、發動機機油(SAE 5W-30/10W-40,非高溫工況)。
影響機制:
這類油品以 “飽和烴” 為主要成分,極性弱,且添加劑(如抗氧劑、防銹劑)含量低,與硅酮膠的相容性好。優良氟硅改性耐油硅酮膠在常溫(0℃~60℃)下長期浸泡(1~3 年),體積變化率可控制在 5%~12%,拉伸強度保留率≥70%,能持續保持彈性和密封性,是工業場景中最常用的搭配。
2. 變壓器油 / 絕緣油
典型油品:25#/45# 變壓器油(用于電力變壓器、互感器)。
影響機制:
變壓器油的核心要求是 “高絕緣性、低黏度、低雜質”,成分以 “精制礦物油” 為主,幾乎不含強極性添加劑。耐油硅酮膠與變壓器油接觸時,滲透速度極慢,常溫下長期使用(3~5 年)也僅會出現 “微量質量增加”(<3%),且不影響膠層的絕緣性和密封性,是電力設備密封的搭配。
返回列表